全國首座牽罟文化館在桃園 傳承海洋客家傳統文化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日(19)主持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開幕典禮,鄭市長說,新屋區客家人口比例高達8成多,屬道地的客家庄,這裡的傳統漁業,保存了許多有別於近山客庄的生活方式,發展出像是築石滬、牽罟捕魚等特有的海洋客家聚落文化,這不只是傳統漁業的傳承價值,更彰顯出客家鄉親互助的團結精神。區域內有綠色隧道、永安漁港、蘊藏豐富的生態資源,及牽罟、石滬等特色捕魚文化,極具觀光發展潛力,近來隨著國內疫情趨緩,不妨出門來新屋走走,體驗海洋客家獨特的牽罟文化。

      鄭市長說,「牽罟」是桃園客家先民發揮團隊合作、利益共享的捕魚方式,船東先以船筏載運漁網到適當海域佈放後,掌握潮流和漁群游移方向,誘導魚兒入網,所有村裡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來岸邊協助拉魚網,在有節奏的海螺聲指揮下,配合漁船行駛速度,全體同心協力整齊劃一的拉網收魚,所得漁獲全歸大家所有,是早期新屋沿海居民共同的記憶,也是漁村生活的真實寫照。但近年來隨著漁船機械化和養殖業的盛行,牽罟因為缺乏經濟產值而逐漸沒落,一般人已不再熟悉這種傳統的捕魚方式及其所蘊藏的文化內涵,更難想像那種眾人共同使力與海拔河將漁網拖上岸的情景。

      依據《新修桃園縣志》記載,清朝乾隆時期,客籍移民大規模入墾,沿社子溪流域上岸。客家人口比例高達8成的新屋,是道地的客家庄,新屋沿海是舊時大石門溪的古河道,因客家先民選擇在此地開墾撈捕,發展出獨特的「耕海」文化。永安漁港是全國唯一以客家庄為主體的漁港,屬於近海漁業,舊時漁獲量及漁業產値表現不俗,新屋海濱因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海客文化。

      市長鄭文燦表示,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原來是軍方的海防基地,但十餘年前,海巡署成立,接手海防工作。軍方逐漸撤離,這棟建築物成了空置建築,當時桃園縣政府主動向軍方爭取同意移撥使用,並將廢棄的海防基地修建成為單車休息站,移交給新屋鄉公所管理使用,後因改制為桃園市後即交由觀光旅遊局代管,命名為「好客莊園」,直到107年3月海岸管理工程處成立後正式接管,去年投入新臺幣960萬元進行整修,包括露台防水、門窗更新、露台塑木平台、鋁合金遮陽架、玻璃欄杆及電力及照明改善工程,今年3月底完工後,為配合推廣海洋客家文化,轉型作為「牽罟文化館」兼遊客中心使用。

    環保局長呂理德說,館內展示牽罟歷史照片、捕魚器具及相關農漁珍貴文物,非常值得一看,今年將配合桃園客家文化節舉辦千人牽罟,築石塭、編織漁網、客語親子互動等系列活動,讓參與民眾體驗客家先民因應自然生態的捕魚方式,本館除可提供遊客觀賞無敵海景、享受道地牽罟風味餐外,也能透過海洋客家生活意象展出,深入了解客家海洋傳統文化。

      環保局長呂理德強調,牽罟捕漁漁網網目較寬,這是為了讓尚未成熟的魚蝦可以逃脫,留下發育成熟可供食用的漁獲,這種捕魚方式正是兼顧環境保護、永續漁業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理念與實踐,今年6月將與海洋客家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共同提案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全力推廣海洋客家牽罟文化,並與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積極合作,推動各種行銷活動及農事體驗,帶動新屋休閒農業發展。

      海岸管理工程處表示,新屋自然資源豐富多元,目前已規劃營造五大園區,包括牽罟文化園區、濱海植物園區、後湖溪生態園區、藻礁環教園區、石滬文化園區等,另規劃於台61橋下設置快捷自行車道,串連既有濱海自行車道,提供友善、舒適、安全的自行車路網,希望所有到訪的遊客都能以低碳樂活的方式,深度認識新屋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一起感受新屋海洋客家獨特的生命力。

      今日包括市長鄭文燦、立委黃世杰、立委湯蕙禎、海巡署北部分署第八岸巡隊副隊長楊勝松、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鍾孔炤、議員邱佳亮、農業局長郭承泉、環保局長呂理德、海管處長林立昌、新屋區長姜義坤、楊梅分局分局長林信雄、中壢區漁會理事長葉國傑、農田水利會總幹事黃金德、永安國小校長姜禮琪、海洋客家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裕聖、新屋區笨港里長黃建興等在地里長等均一同參與開幕典禮。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

arrow_up
購物車
查看購物車